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
佩琪(化名)是位 34 歲的孕媽咪.經歷了多年的愛情長跑,另一半和她正期待著屬於他們的第一個寶寶.然而,隨著肚子漸漸地隆起,周遭親友的噓寒問暖總圍繞著她高齡懷孕的話題:
"高齡懷孕寶寶容易異常,你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喔!"
"高齡懷孕體力不如以往,你一定要剖腹生產喔!"
"年紀大了,要趕快趕進度,生完這個就趕快準備下一個囉!"
“……”
越來越多的關心與問候,讓原先期盼著新生命的喜悅化為烏有,甚至讓佩琪對於自己能否成功孕育這個小生命,也不禁懷疑了起來.心急如焚的他們來到婦產科門診希望能解開心中的疑慮.
生育年齡的延後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所發布的統計資料,國人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從民國 76 年的 24.8 歲,上升到民國 105 年的 30.7 歲.換句話說,當你才歡歡喜喜地迎接新生兒時,你媽媽當年已經準備要牽著你上小學了.兩代之間的生育年齡落差那麼大,不難想像為何長輩們總不忘祝福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而造成生育年齡的延後原因很多:包含了教育程度的提高或是兩性的職涯規劃等等因素,但是生活環境的壓力也不容小覷.舉例來說,民國 105 年各縣市的第一胎生育年齡,台北市以 32.5 歲遙遙領先台東縣的 28.3 歲,也就是說一位住在台北市的第一胎孕媽咪,有近一半的機率是所謂的高齡產婦(年齡大於 34 歲).所以,高齡產婦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少見.
那麼,讓大家聞風色變的高齡懷孕到底有哪些缺點呢?
高齡女性的卵子容易發生染色體異常,所以在懷孕早期自然流產的發生率會大幅增加。相較於年輕女性,高齡妊娠的流產率在懷孕早期可高達 40% ,是年輕女性的 2~4 倍。
以唐氏症為例,唐氏症的自然發生率平均約每 1000 個出生的嬰兒中會有一個, 但是在高齡妊娠的發生率則大於 1/300 .另外,隨著母體年齡越大,胎兒結構異常的機率也會上升.
高齡孕婦的妊娠相關併發症發生率較高,造成母體環境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例如妊娠高血壓在高齡孕婦中的發生率比年輕孕婦高出 2 倍;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更是比年輕孕婦高出 3 倍以上。如果妊娠相關的併發症控制不佳,將使得胎兒得面對提早出生的挑戰。統計資料顯示,高齡妊娠的早產發生率是年輕女性的 3~4 倍。也讓寶寶出生後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比例隨之上升.
隨著年齡增長,骨盆關節變得愈趨僵硬,同時會陰部的彈性也逐漸下降.如果孕期中又缺乏適當運動,容易造成高齡產婦分娩時的進展趨緩.隨著分娩時間的延長,容易發生體力不支而無法順利生產。
平時如果缺乏適當的運動及保養, 35 歲以後,身體的機能就會面臨快速衰退。高齡產婦在歷經分娩之後,不論是陰道生產或是剖腹生產,產後恢復能力都會減弱。較長的恢復時程不僅影響產後寶寶的照顧,也延遲生育下一胎的最佳時機。
而高齡得子的問題也不僅侷限在母親身上.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分冊》( JAMA Psychiatry )於 2014 年發表的研究,高齡父親(受孕年齡在 45 歲以上)的後代,相較於年輕父親的族群,有比較高的自閉症,過動症,以及躁鬱症等問題.研究團隊認為,隨著年齡增長,精蟲基因突變的增加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父親也無法置身事外於高齡得子的風險.
因此,在夫妻生理及心理準備充足,且家庭及社會環境許可下,及早孕育下一代的確有助於減少孕期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不過,隨著晚婚及少子化的大勢所趨,醫療科技也同時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發展,讓高齡妊娠的夫妻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不同於過去,醫師只能以侵入性穿刺檢查取得胎兒細胞,以進行染色體及基因相關的檢查.近年的醫學研究讓我們知道,經由媽媽的血液樣本,可以分離出胎兒的 DNA .利用次世代定序的方式將這些 DNA 碎片重新拼湊,可以得知胎兒的染色體及基因是否有異常.對於低風險的高齡孕婦族群提供了準確又安全的檢查.
隨著對妊娠高血壓疾患的研究日趨深入,利用孕婦病史,超音波偵測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以及血清學的檢查讓我們得以預測誰會是妊娠高血壓的高危險群,進而予以投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希望能預防或延後妊娠高血壓疾患的發生.
那麼,讓大家聞風色變的高齡懷孕到底有哪些缺點呢?
自然流產的機率較高
高齡女性的卵子容易發生染色體異常,所以在懷孕早期自然流產的發生率會大幅增加。相較於年輕女性,高齡妊娠的流產率在懷孕早期可高達 40% ,是年輕女性的 2~4 倍。
胎兒異常的機率較高
以唐氏症為例,唐氏症的自然發生率平均約每 1000 個出生的嬰兒中會有一個, 但是在高齡妊娠的發生率則大於 1/300 .另外,隨著母體年齡越大,胎兒結構異常的機率也會上升.
妊娠相關併發症及早產的機率較高
高齡孕婦的妊娠相關併發症發生率較高,造成母體環境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例如妊娠高血壓在高齡孕婦中的發生率比年輕孕婦高出 2 倍;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更是比年輕孕婦高出 3 倍以上。如果妊娠相關的併發症控制不佳,將使得胎兒得面對提早出生的挑戰。統計資料顯示,高齡妊娠的早產發生率是年輕女性的 3~4 倍。也讓寶寶出生後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比例隨之上升.
陰道生產難產率上升
隨著年齡增長,骨盆關節變得愈趨僵硬,同時會陰部的彈性也逐漸下降.如果孕期中又缺乏適當運動,容易造成高齡產婦分娩時的進展趨緩.隨著分娩時間的延長,容易發生體力不支而無法順利生產。
產後身體恢復慢
平時如果缺乏適當的運動及保養, 35 歲以後,身體的機能就會面臨快速衰退。高齡產婦在歷經分娩之後,不論是陰道生產或是剖腹生產,產後恢復能力都會減弱。較長的恢復時程不僅影響產後寶寶的照顧,也延遲生育下一胎的最佳時機。
高齡父親的影響不容忽視
而高齡得子的問題也不僅侷限在母親身上.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分冊》( JAMA Psychiatry )於 2014 年發表的研究,高齡父親(受孕年齡在 45 歲以上)的後代,相較於年輕父親的族群,有比較高的自閉症,過動症,以及躁鬱症等問題.研究團隊認為,隨著年齡增長,精蟲基因突變的增加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父親也無法置身事外於高齡得子的風險.
高齡妊娠不需過度擔憂
因此,在夫妻生理及心理準備充足,且家庭及社會環境許可下,及早孕育下一代的確有助於減少孕期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不過,隨著晚婚及少子化的大勢所趨,醫療科技也同時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發展,讓高齡妊娠的夫妻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非侵入性檢測技術的普及
不同於過去,醫師只能以侵入性穿刺檢查取得胎兒細胞,以進行染色體及基因相關的檢查.近年的醫學研究讓我們知道,經由媽媽的血液樣本,可以分離出胎兒的 DNA .利用次世代定序的方式將這些 DNA 碎片重新拼湊,可以得知胎兒的染色體及基因是否有異常.對於低風險的高齡孕婦族群提供了準確又安全的檢查.
妊娠相關併發症的預測
隨著對妊娠高血壓疾患的研究日趨深入,利用孕婦病史,超音波偵測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以及血清學的檢查讓我們得以預測誰會是妊娠高血壓的高危險群,進而予以投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希望能預防或延後妊娠高血壓疾患的發生.
而常規的妊娠糖尿病篩檢也有助於早期偵測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以進行飲食及血糖的控制,避免相關併發症的產生.此外,雖然造成早產的成因眾多,利用超音波檢查測量子宮頸長度有助於篩檢出早產的高危險群.再搭配適時的黃體素治療,讓母胎能逐漸遠離早產相關併發症的威脅.
最後,減痛分娩的介入,讓嘗試陰道生產的孕產婦能在漫長的分娩過程中,得到一絲喘息的空間,讓寶貴的體力不至於在早期的產痛中消耗殆盡,也同時降低了嘗試陰道生產所需要的體能門檻.
其實,高齡妊娠也不全然只有壞處.根據今年二月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上的研究,分析母親的生育年齡與孩子在 10 歲時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生育年齡在 35 至 39 歲之間的母親生下的孩子參加認知測試時的表現,優於年輕母親生下的孩子.
硬膜外麻醉技術的實施
最後,減痛分娩的介入,讓嘗試陰道生產的孕產婦能在漫長的分娩過程中,得到一絲喘息的空間,讓寶貴的體力不至於在早期的產痛中消耗殆盡,也同時降低了嘗試陰道生產所需要的體能門檻.
高齡妊娠的優點
其實,高齡妊娠也不全然只有壞處.根據今年二月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上的研究,分析母親的生育年齡與孩子在 10 歲時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生育年齡在 35 至 39 歲之間的母親生下的孩子參加認知測試時的表現,優於年輕母親生下的孩子.
推測其中成因,專家認為可能是相較於年輕的母親,高齡產婦的經濟條件較佳,同時吸煙的比例比較低,產後哺育母乳的比例則顯著上升。這些差異都有助於孩童未來的成長與發育.
類似的研究也發表在《歐洲發展心理學雜誌》(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研究發現高齡媽媽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及較為穩固的經濟條件,使得她們在面對孩童的教養,比較不容易有言語咆嘯與肢體懲罰的行為,高齡母親較為成熟的心理素質也有助減少後代未來的情緒,發展,及融入社會的問題.
高齡妊娠的一體兩面
在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派特的幸福劇本》( Silver Lining Playbook, 2012 )裡,男主角派特常說「只要保持正面思考,總會有撥雲見日的時候.」( If you stay positive,you have a shot at a silver lining. ) 雖然高齡妊娠是一項看似艱難的挑戰,但是由於得來不易,這同時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祝福.只要我們一同攜手,一步步地走過這段孕程中的每個陰霾與困境後,就會看見那片讓人難忘的美麗風景.
孕媽咪們!我們一起加油!
參考文獻
Bo Jacobsson et al,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Adverse PerinatalOutcome, Obstet Gynecol 2004;104:727–33.
D'Onofrio BM et al, Paternal age at childbearing and offspring psychiatric and academic morbidity, JAMA Psychiatry. 2014 Apr;71(4):432-8
Tea Trillingsgaard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older maternal age, use of sanctions, and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7, 11, and 15 years,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6 Dec: 1-15
Goisis, A., Myrskylä, M., Schneider, D. The reversing association between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three UK birth cohorts, Int J Epidemiol. 2017 Jun 1;46(3):85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