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
隨著一道完美弧線劃過台北田徑場的天空,現場群眾的屏息以待化作一陣歡呼。當大會廣播傳來了破紀錄的佳績,也正式宣告台灣選手鄭兆村為地主國留下了難能可貴的男子標槍金牌。從一路落後到逆轉取勝,這是本屆世界大學運動會最振奮人心的故事之一。
同一時刻,急診室的大門被人群衝開,醫護人員護送著擔架上的病患衝進急救室準備最後一搏。經過了氣管插管,去顫電擊,及無數次的心臟按摩。心電圖的波形仍然毫無起色。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患者的生命也一點一滴地消逝。在宣告死亡的那一刻,家屬難掩悲痛,而醫護人員也低聲嘆息。這一次,奇蹟沒能重現。
電視情節中的心肺復甦
為了貼近生活,熱門影集中總不乏心肺復甦(CPCR )的場景讓觀眾體驗急救現場的血脈賁張。而超高的急救成功率也讓觀眾誤以為心肺復甦是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一筆。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發表一篇論文,研究團隊以急診室的春天等美國最熱門的醫療電視劇為例,統計劇中一共出現了 60 次與心肺復甦有關的心臟按摩及去顫電擊,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比率高達 75% ,其中甚至有高達 67% 的患者康復出院。
現實生活中的心肺復甦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以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為例,住院病患接受心肺復甦急救的比率為 1% ,但是接受心肺復甦者僅有 13% 的人能康復出院,其中也包括植物人。至於醫院以外所發生的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 OHCA )病人急救成功率,即便是以2013年全國成功率最高的桃園縣消防局,也僅有 29.55% 。
根據 2002 年歐洲急救醫學雜誌所發表的一項研究,虛構的電視情節可能會增強觀眾對於急救復甦成功的心理預期。統計顯示,一般民眾認為心肺復甦的成功率大約為 60% ,而固定收看此類電視劇的人更可能高估了病人在接受心肺復甦後的倖存機率。而隨著國內長壽劇的收視長紅,劇情中急救場景每每喜劇收場,也讓現實中不如預期的結果發生時,總有無法接受的家屬情緒失控,甚至對醫護人員拳腳相向。
以婦產科為例,胎盤早期剝離就是醫病最難以承受之痛。一般隨著胎兒的產出,功成身退的胎盤才會自子宮壁剝離並隨即娩出。若是孕婦有高血壓疾患,早產,早期破水,腹部創傷,或是多胞胎等情況,則可能發生胎盤過早剝離的情況,造成來自胎盤灌流的血液大減而傷害腹中胎兒。
虛構情節恐誤導社會大眾
根據 2002 年歐洲急救醫學雜誌所發表的一項研究,虛構的電視情節可能會增強觀眾對於急救復甦成功的心理預期。統計顯示,一般民眾認為心肺復甦的成功率大約為 60% ,而固定收看此類電視劇的人更可能高估了病人在接受心肺復甦後的倖存機率。而隨著國內長壽劇的收視長紅,劇情中急救場景每每喜劇收場,也讓現實中不如預期的結果發生時,總有無法接受的家屬情緒失控,甚至對醫護人員拳腳相向。
無法預期的胎盤早剝
以婦產科為例,胎盤早期剝離就是醫病最難以承受之痛。一般隨著胎兒的產出,功成身退的胎盤才會自子宮壁剝離並隨即娩出。若是孕婦有高血壓疾患,早產,早期破水,腹部創傷,或是多胞胎等情況,則可能發生胎盤過早剝離的情況,造成來自胎盤灌流的血液大減而傷害腹中胎兒。
據統計,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率約為 1% 。雖然發生時孕婦可能會有腹部劇痛或是陰道出血,但是也有研究顯示有近 20% 的個案是完全沒有以上兩種症狀。依照剝離程度不一,妊娠周數早晚,以及醫師的臨床診斷,處置方式可以採取住院安胎觀察或是緊急剖腹生產手術。
意外發生只求力挽狂瀾
然而,即便以現今的醫療技術採取緊急剖腹生產手術,胎盤早期剝離隨著胎兒周數的早晚,仍有 10 到 60% 的新生兒死亡率。其中有一半的寶寶胎死腹中,死亡率是足月生產新生兒的 20 到 25 倍。而這些逃過一劫的幸運兒,由於有六成是早產兒,後續照顧上還是需要面對重重的難關。這樣急轉直下的情景每每發生,總讓期待著新生命的家屬一時難以接受。儘管無法感同身受,看似平靜的醫護人員其實心中依然百般不捨。
醫院的日常,就是歡笑與淚水的交織。我們深知面對的敵人多麼強大,但是仍然會毫不考慮地挺身而出。我們浴血奮戰的同時,也是在追求那可遇不可求的逆轉勝。我們投身其中,想的不是營利,也不是所謂的同理心。我們單純地,只是單純地想看到病患有機會康復。面對生死交關的關鍵時刻,請為我們加油,如同世界大學運動會場上為榮譽而戰的台灣健兒;當奮戰結果讓人失望,在人潮散去後,我們也將陪伴你一同走出傷心的場景。
請為戮力奮戰的醫護加油
醫院的日常,就是歡笑與淚水的交織。我們深知面對的敵人多麼強大,但是仍然會毫不考慮地挺身而出。我們浴血奮戰的同時,也是在追求那可遇不可求的逆轉勝。我們投身其中,想的不是營利,也不是所謂的同理心。我們單純地,只是單純地想看到病患有機會康復。面對生死交關的關鍵時刻,請為我們加油,如同世界大學運動會場上為榮譽而戰的台灣健兒;當奮戰結果讓人失望,在人潮散去後,我們也將陪伴你一同走出傷心的場景。
參考文獻:
Susan J. Diem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n Television — Miracles and Misinformation N Engl J Med 1996; 334:1578-1582
Cande V. Ananth et al,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 JAMA. 1999;282(17):1646-1651
Kyrklund-Blomberg NB et al,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perinatal death. 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 2001;15:290–7.
Cande V. Ananth et al,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ume 153, Issue 4, 15 February 2001, Pages 332–337
Van den Bulck et al,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fiction on public expectations of survival following in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medical professionals, 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December 2002 - Volume 9 - Issue 4 - pp 325-329
Tikkanen M 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placental abruption.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6;85:700–5.
Tikkanen M, Placental abruption: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consequences,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11 Feb;90(2):140-9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7249
http://www.epochtimes.com/b5/7/3/10/n1641744.htm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423004462-2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