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女同志族群的健康議題

作者:高雄馨蕙馨醫院 曾翌捷醫師





從偶像歌手演唱會中飄揚的彩虹旗,到政府官員侃侃而談婚姻平權的未來規劃,社會大眾對同志族群的重視正隨著公共議題的討論而逐漸升溫。雖然距離理想仍有些遙遠,但是至少我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在前進。然而,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以及對抗社會的歧視,女同志們往往也都心力交瘁,無暇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可是,特定疾病的威脅卻不曾遠離過這群朋友。

不良的生活習慣, 無時不刻的壓力,與錯誤的疾病認知架構出了高危險群的致命三角。

不良的生活習慣 。


相較於女性異性戀族群,女同志吸煙及酗酒(一個月超過 60 罐啤酒的酒精量)的比例要高出了一倍以上。這或許是為了排解壓力或是試著擺脫性別的刻板印象,但是卻也使得女同志的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隨之上升。

而不同於一般異性戀女性大多追求纖細的體態,女同志的平均 BMI 值要來的高出許多。這也讓代謝症候群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在女同志中一直居高不下。這同時可能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女同志中有較高的發生率有關。

根據  Agrawal  教授在 2004 年發表在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的研究指出,女同志族群中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發生率為百分之 38 ,而異性戀族群的發生率僅有百分之 14 。這種症候群會因為荷爾蒙的異常讓病患體內的胰島素阻抗性增加,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上升。而隨著荷爾蒙異常所帶來的亂經,也會增加病患子宮內膜的異常增生或是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因此,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及適當的體重控制是每位女性都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無時不刻的壓力。


在尋求自我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女同志們遭受到了許多來自社會以及家庭的壓力。據調查指出,百分之 86 的女同志曾遭受語言的騷擾,百分之 44 的女同志曾遭受肢體動作的騷擾,其中甚至有百分之 22 的受訪者表明曾遭受到身體的侵害。這樣讓人喘不過氣的生活,不免使得女同志有著較高的憂鬱,焦慮,物質濫用,以及嘗試自殺的傾向。而其中,未出櫃的女同志因為缺乏家人支持的力量,有著更無法喘息的精神壓力。

另外,不同於多數異性戀族群,女同志們要尋找到可以互相扶持的伴侶並不容易。更因為政府法規及社會觀感的限制,女同志族群膝下無子的比例要比異性戀族群高出了四倍以上。這讓女同志們有更高的風險必須獨立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也造成獨居年長女同志們常常成為熟齡照顧的死角。

此外,同志伴侶間的暴力行為,也是常常被忽略的問題。這在不承認同志婚姻的地區有著更高的發生率,推測可能是維持著一段不被承認的關係,壓力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成為了伴侶間磨擦的起源而造成爭執。

最後,在女同志伴侶排除萬難共組家庭後,希望一同孕育下一代的願望,也常常受到重重的難關阻礙。相較於求子不成的異性戀伴侶,女同志伴侶往往有著更深刻的無助及孤立感。背負著龐大的心理壓力,來自家人與社群的支持是維護女同志族群心理衛生的重要支柱。而翻轉大眾對同志族群的刻板印象則有賴大眾媒體正確的知識傳播。


錯誤的疾病認知。


一般認知中,女同志族群有著較為單純的性生活,使得女同志對於性傳染病的防護觀念也較為薄弱。但是,經由愛撫及情趣用品的體液交流,仍會造成了病原體的傳播。這從淋病,披衣菌,梅毒,愛滋病,B型肝炎,疱疹,陰道滴蟲,細菌性陰道炎及人類乳突病毒在女同志族群中的發生率不亞於異性戀族群即可得知。

其中,反覆且長期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甚至可能進一步造成子宮頸癌。而女同志族群疏於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也造成女同志族群比起異性戀族群有著更高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而防護觀念的疏忽,也讓女同志族群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比例不到異性戀族群的三分之一,而錯過了預防子宮頸癌的先機。

同時,懷孕及哺育母乳目前被視為卵巢癌及乳癌的重要保護因子。而避孕藥的使用也被證實與減少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發生率息息相關。但是,缺乏上述保護因子的女同志們卻又疏忽了每年定期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的重要性,使得女同志罹患上述癌症的機率比起異性戀族群將近高出一倍之多。這多少歸咎於醫療環境的冷漠及性傾向的隱晦,阻礙了醫病之間順暢的溝通,讓臨床醫師無法及時提出適當的建議。也讓建立對女同志族群友善的醫療環境及宣傳預防保健的重要性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


現在開始還不算太遲!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女性同性及雙性戀的族群占全體女性的百分之  3.8 ,而全球有百分之 99 的國家具有同志伴侶所組成的家庭。對於這樣龐大的族群,在過去 20 年卻只有不到百分之 0.1 的研究,討論到同志族群相關的健康議題。如此不成比例的關注,也嚴重影響到了同志族群的健康照顧。她們可能是你親愛的家人,也可能是知心的好友,更可能是同甘共苦的同事,為了她們的健康加把勁,也許現在開始還不算太遲。讓我們一起畫出一道幸福的彩虹吧!


預約掛號



參考文獻:

1.Mravcak SA. Primary care for lesbians and bisexual women. Am Fam Physician 2006; 74:279.

2.Chandra A, Mosher WD, Copen C, Sionean C. Sexual behavior, sexual attraction, and sexual ident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2006-2008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Natl Health Stat Report 2011

3.Forcey DS, Vodstrcil LA, Hocking JS,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among Women Who Have Sex with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One 2015; 10:e0141905.

4.King M, Semlyen J, Tai SS,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ntal disorder, suicide, and deliberate self harm in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eople. BMC Psychiatry 2008; 8:70.

5.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 428: Legal status: health impact for lesbian couples. Obstet Gynecol 2009; 113:469.

6.Still Out, Still Aging: The MetLife Study of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Baby Boomers. MetLife, New York 2010.

7.Agrawal R, Sharma S, Bekir J, Conway G, Bailey J, Balen AH, Prelevic G.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ies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lesbian women compared with heterosexual women. Fertil Steril. 2004 Nov;82(5):1352-7.